北京社区医院 尝试昼夜门诊

      阅读提示

  开办社区医院,方便社区居民,均衡医疗资源,本是一件大好事。可很多社区医院,早上开门,傍晚关门,上班族很难享受医疗服务。

  能否将社区医院的门诊时间,和社区居民的工作时间,适当错开、方便居民?北京市开始试点社区医院昼夜门诊:自7月1日起,城八区全部社区医院延长门诊至晚8时(周末除外);其中24家提供昼夜医疗应急处置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保证“健康通”手机24小时畅通,及时解答居民的医疗卫生问题。

  这项试点工作,北京部分城区此前已有尝试,其效果怎样?社区医院能否适应?还有哪些困难待解?

  延时服务——

  3小时加班费20元

  “来这儿看病特别方便,医生护士态度也特别好,今天我孩子嗓子疼,有点儿扁桃体发炎了,来这儿输液。孩子白天要上班,下班回来才能到医院看病,要不然还得扣工资呢!”6月29日晚6时,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观察室里,夏女士正在陪着刚下班的女儿输液。

  此时,这间略微有些闷热的观察室里还有10余名患者正在输液,一名护士守在门口处不时地观察患者的情况,“这里没有开空调,主要是怕病人再感冒。”

  “说实话,有时候感觉是挺累的,工作量大了可能会感觉忙不过来。”不过,内科涂峥嵘医生认为延时服务确实方便了居民。

  “提供24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服务的,丰台区最多,全市24家中有我们7家。”丰台区卫生局党委副书记李梅介绍说,“24小时服务丰台区也很早就开始开展了,最早开展的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不多已经有10年了,当时也是了解到居民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像上班族、学生这类群体,如果医院按日常时间下班,他们就没办法看病了。”

  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门诊、急诊、药房都是24小时服务,而放射科、检验科也延长到晚上9时,每天晚上大约有9人值班,今年平均每日急诊患者(20时至次日8时)为10人。“138人负责18万人的健康,压力不小,但是毕竟坚持了将近10年”。院长吴海涛说。

  北京市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孙力光介绍,7月1日起,城区141家社区医院的门诊时间延长至晚8点,增加了3个小时的服务,压力不会很大。目前,卫生部门已与财政和人力资源部门达成共识,将按照事业单位加班的管理规定,对每位加班者给予20元加班费。同时,值班的人员也可以选择倒休。

  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在门诊延长服务时间内安排相应的值班人员,并确保至少有1名具有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生当班,同时要做好相应配套服务工作,保证医疗安全。

    双向转诊——

  有实力才能赢得信任

  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成了双向转诊的绊脚石。然而,在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却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

  “老百姓信不信任,其实就是医院实力的问题。”吴海涛说,“负责转诊的医生要有最起码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及时做一些应急处理,对患者之后的治疗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涂峥嵘医生在值夜班时就曾遇到过一次紧急状况。一位高血糖患者晚上来到医院调血糖,其间他向医生反映自己最近常常感到憋气。经过检查和判断,涂医生马上联系患者转诊到石景山医院,发现患者病情确实非常严重,当即做了4个心脏支架。这样的突发情况很多,社区医院虽然不能做到全面的治疗,但是在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对口医院是宣武医院。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判断患者需要转诊时,会开具转诊单或预约挂号单,1—3天内就可转入宣武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在宣武医院治疗期间,医生判断可以回到社区治疗,患者就可在2—3天内转回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如何将社区卫生的“无休”服务做得更好,逐步实现“层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就医新模式成了试点社区下一步探索的关键。

  在社区就诊的100名患者中,如果有30个人出现诊断不明确等情况需要转诊,社区至少要为其中9个人挂到对口大医院的号。北京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湛志伟表示,今年将逐步推行月挂号,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到大医院的月挂号率需达到30%。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今年内,全市所有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二、三级医院均需为此预留号源。

  针对社区预约号源是否会影响医院正常就诊秩序的质疑,毛羽表示,具体每个医院为社区留多少号合适,目前并无统一要求,以满足社区需求为主。通过社区转诊到大医院的患者会被分散到多个科室,应该不会对院内平日就诊有影响。

    入户服务——

  “片儿医”就像老朋友

  “我家老母亲有高血压,感觉不舒服了,直接给‘片儿医’打电话,人家直接就来家里给治疗。他们平时还经常打电话了解老太太的病情,还来家里免费给测血压。”在卢沟桥社区吕先生心里,“片儿医”已经成了自家的“家庭医生”。

  “片儿医”服务模式很快从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到丰台区。李梅介绍,“片儿医”的新模式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上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也获得了居民的肯定。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获得全市冠军。

  居民有病直奔大医院的就医习惯,单纯地依靠“片儿医”很难改变,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目前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正发生重大转变,要抓大卫生,特别是要从社区卫生服务入手,推动发展、减轻就医负担、促进健康。要从政策、资金上对社区卫生工作给予支持,解决“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待遇低”等问题。

  作为构建层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改革试点,北京市平谷区更加注重政策的引导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平谷区卫生局局长张友表示,为引导和鼓励居民层级就诊,平谷区已明确规定,凡是在一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新农合报销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为65%;而在三级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为1300元,报销比例为50%。

  同时,平谷区依托区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对辖区内的另外四家医院进行明确定位和资源整合:三家专科医院——区精神病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着重发挥专科特色,不再承担社区防病等职责,只提供专职诊疗服务;将区第二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并入区医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