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之道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11月下刊


 【编者按】11月21日,一年一度的民政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为主题,交流展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共商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发展大计,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奋楫扬帆启新程,勠力同心谱新篇。为深化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11月下刊摘编部分专家学者和省(区、市)民政厅(局)长、有关地方代表发言,供学习参考。今日荐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的发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之道》。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对经济与社会建设提出了重大的升华性挑战。当前,民政政策理论研究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之上,各行各业特别是事关民生领域的民政事业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我认为,在慈善领域应重点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之道。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需要依据新的历史条件,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着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品格。首先,中国慈善事业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事业。各级党政领导身体力行,直接参与捐赠,中央领导同志的示范与引领成为引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中国慈善事业客观上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是社会服务业最基础性的支撑系统。如何将全民慈善与民生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更多人通过慈善助力民生事业改善,这也是慈善工作要解决的一项基本课题。第三,中国慈善事业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枢纽,要联系多种类型的慈善家和慈善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手段,将党的群众路线与慈善管理工作融合起来。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以善促善。发展慈善事业,贯彻落实慈善法,主基调是严管还是促进?是运用严管促善还是以善促善?从世界各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共同规范来看,基本上是以善促善。关于以善促善的中国之道,我认为可参考浙江省的实践经验,初步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党政领导率先垂范;二是法制健全,如浙江省仅在慈善组织注册方面,就已经注册400多家县级基金会,这跟其完善的制度分不开;三是纳入国家战略,如促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与共同富裕;四是建立政府与慈善联合总会密切合作的平台,积极倡导全民向善;五是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促进善经济尤其是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六是基层社区慈善的发动与文化传承的发扬,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广泛发展慈善事业是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急需。中国慈善事业急需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发动。发展中国慈善事业急需加强政社互通机制。从国际趋势看,慈善事业与生活性社会服务业紧密联结。我国社会需要全面增强财政支持“一老一小一残”的社会服务机制。同时,一定要把慈善事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尤其是就业功能突出出来,真正在解决社会服务的不足方面展现慈善事业的独特功能。要系统性增强慈善与发展生活性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机制,使其成为容纳几千万就业人员的广阔领域。要深入社会发动,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事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机制。

  深入社会发动,全面开创我国慈善事业新格局。推进慈善事业,特别需要创新行政工作方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会动员和发动。我国慈善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紧迫的工作,是要按照社会工作的特点,强化社会参与机制,主动运用社会工作机制指导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多个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沟通机制,以便于各行各业和各个层面的参与。要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协商优势,借鉴国际经验,在各个不同群体之间展开积极对话,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促进慈善事业的深入发展,使慈善事业真正成为广泛的社会道德与社会实践。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编辑:梁阳